醫療污水一般是指醫院門診、住院部、手術室、化驗室、放射室等排放的污水組成,當醫院其它生活污水與以上污水混合排放時也一同視為醫療廢水。醫療污水一般需要用到
醫療污水處理設備進行處理,因為它不同于普通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,醫療廢水成分復雜,病菌種類多,具備一定的傳染性和細胞毒性。
主要可分三大類:(1)病原微生物類污水:含有大量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卵等,例如結核桿菌、霍亂桿菌等,一般由病人血液、體液以及排泄物等一同帶入醫院廢水中;(2)化學污染物廢水:包括消毒劑、有機溶劑、重金屬離子廢水、放射性廢水等,大多為有毒有害物質,對環境和人體有很大的危害;(3)一般生活廢水:醫院職工、病人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洗滌用水,由于部分病人帶有傳染性疾病,所以也需要消毒滅菌處理后才能排放。
醫療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污水處理工藝技術:
?。?)格柵井:池中設置粗格柵一臺,柵間距為5 mm,細格柵一臺,柵間距為2 mm。粗格柵主要攔截污水中較大的懸浮物如紙張和樹枝類物質等,細格柵主要攔截水中較小的顆粒物和毛發等物質,經過格柵處理后的污水流入調節池。
?。?)調節池:由于污水產生時段相對較為集中,醫院廢水量和廢水水質不均衡,將會影響到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效果,因此對廢水的水量水質進行有效調節,通過對廢水進行均化,避免出現較大面積的死水區,經過調節后的污水送至水解酸化池。
?。?)水解酸化池:水解酸化池的作用就是在兼氧微生物的作用下,使那些難以生物降解的復雜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機物,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。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進入MBR反應池。
?。?)MBR反應池[11-14]來自水解酸化池的水在MBR反應池內經過好氧微生物降解后通過膜組件,由于膜孔徑為0.2~0.4 μm,微生物菌群保持在反應器內,達到降解和固液分離的效果,有效去除中水中的有機物,微生物,顆粒雜質,懸浮物等,得到符合要求的回用中水。池底進行曝氣,對生化池內進行劇烈攪拌和充氧,使微生物在池內新陳代謝消耗廢水中的有機物,同時沖刷膜組件,使污泥不易在膜表面結塊,有效地防止了膜污染。MBR反應池的出水進入清水池。
醫療廢水的COD、總氮、總磷等常規檢測指標和生活污水接近,但其特殊的排放源和較強的危害性導致了醫療廢水的特殊性。例如,放射性廢水若不經處理排放,對人體危害巨大,有致畸性和致痘性,嚴格控制;病原微生物類污水若不經處理處理排放到城市下水道和環境中,會導致傳染性疾病大爆發。因此,醫療污水處理設備顯得尤為重要,廢水處理達到標準后才可排放。